找35电镀网

电镀鎴光亮剂的性质,电镀镍光亮剂的作用

admin

   镀液中,硫酸镍、氯化镍、硼酸、磷酸钠、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,同普通镀镍液。下面介绍光亮剂的性质与作用。
    ⑴初级光亮剂(第一类光亮剂)的性质及作用常用的初级光亮剂有下列几类有机物:磺酰亚胺、苯磺酸、萘磺酸、烷基磺酸、亚磺酸、砜。但是生产中常用的是糖精、萘二磺酸钠、对甲苯磺酰胺。它们的共同特性是都具有=C-SO2-结构,其通式可以表示为:R1-SO2-R2。式中,R1为具有一个或数个双键的芳香烃(苯、甲苯、萘等);R2代表-OH、OMe、-NH2、>NH、H等基因。其硫呈四价或六价状态。
 
    初级光亮剂的作用是增加阴极极化,降低镀层晶粒尺寸,使镀层细致、光泽比较均匀,同时使大电流密度区保持镀层光泽,还能改善镀层的机械性能,使其延展性良好。这是由于初级光亮剂使镀层带有压应力,抵消了一般镀层常有的张应力的缘故。初级光亮剂与次级光亮剂配合使用,使光亮电镀范围增大,能获得镜面光亮的镀层。
 
    ⑵次级光亮剂(第二类光亮剂)的性质与作用次级光亮剂通常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类。无机化合物光亮剂,有锌、镉、铅、硒、碲及砷等化合物。由于光亮效果差,除在少数工艺中应用镉、铅、铋、硒的化合物外,一般极少使用。而且前生产中大量采用的次级光亮剂是阳极化合物,而且多是些不饱和的化合物,常具有下列基团:C=O,C=C,C=C,C=N,N-C=S,N=O,N=N,C-S-H,-C=COO-C-。目前,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1,4-丁炔二醇和香豆素。
 
    次级光亮剂的第一个作用,是产生全光亮镀层,且具有很大的张应力,但镀层多数有脆性,生产中应严格控制用量。否则,镀层虽亮但脆甚至烈。为了克服上述缺点,加入适量初级光亮剂,以抵消镀层部分张应力,降低脆性。同时,可克服次级光亮剂镀层电流密度范围狭窄的缺陷,使光亮电镀范围明显扩大。
 
    次级光亮剂的第二个作用,是能明显地增加阴极极化作用,使镀层均匀细致。香豆素除具有光亮作用外,还具有整平作用,能遮盖抛光后所遗留的细微划痕。但次级光亮剂不足之处,是使用电流密度范围窄,添加量范围小,整平性、延展性不好,电镀过程中消耗快,镀液不稳定难维护。近几年来,研制合成的新型镀镍光亮剂“791”、791-A等,它们是炔属二醇为基础,与环氧乙烷、环氧丙烷、环氧氯丙烷的醚化产物。采用不同的摩尔比,可得到单式或双取代的醚化产物。若将醚化产物进一步磺化,可使在镀液中的分散性更好。例如,“791”是1,4-丁炔二醇与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丙烷的缩和物,它的优点是使用电流密度范围宽(0.5~4A/d㎡),添加量幅度大,分解较慢,镀液处理周期长。
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